交际舞起源于中世纪萌芽时期的欧洲,当时的交际舞只有一种舞步,是宫廷贵族独享的特权,用作彼此寒暄的见面礼,因而,被冠以“宫廷舞”的头衔。到了20世纪初期,交际舞在英国风行以后,由英国有关方面会同各国舞蹈家共同研究,制订了便于交际舞比赛的某些规则和基本规范,把10种交际舞民入其中,定名为“标准舞”流传至今。
其实,说起交际舞,放在现代,那就不得不提及如今风靡全中国的广场舞。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便响起了熟悉的旋律,各种身姿绰约的大叔大妈翩翩起舞。如果,你以为交际舞只是现代人喜欢的社交形式,那你就错了,其实,古人也是很喜欢跳交际舞的。在《汉书·孝元皇后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王侯群弟,争相奢侈… …后廷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 ...”那么,古人们是怎么跳交际舞的呢?古人又是从何时起开始迷上交际舞呢?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6的汉朝起,古人就开始跳交际舞了。汉代歌舞之风极盛宫廷里设有“黄门工倡”,即宫中的乐工舞人。这种跳舞的形式大多在举行某个隆重宴会上展开,主要是为了活跃现场气氛。当时,还不叫做“交际舞”,而是叫做“交谊舞”。这种“交谊舞”顾名思义,就是想要达到宴会人员互相沟通感情的目的。所以,美其名曰“以舞相属”。
不过,这种“交谊舞”的双方不是一男一女,而都是男人。主要原因是,古代男尊女卑,女人很少能有与男子同等的机会以高贵的身份出现在宴会上。还有一点就是,这种“交谊舞”并不是两人一起同时跳,而是一人先起身单独舞动一段时间,然后,再邀请另外一人。唐代还流行一种名叫“打令”的交谊舞,是在贵族宴会中行酒令时跳的习俗舞蹈。
最终,至于想要邀请谁,那就要看你想要和谁“相属”了。如果,邀请到了自己比较中意的人,人家给面子起身舞蹈,可是,如果碰到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人家不给面子,不起身,你说尴尬不尴尬。比如:汉时的五原太守王智就曾经在席间邀请当时蔡邕跳舞,可是,蔡邕却没有起身。这让王智当场大怒,蔡邕也愤然离席了。
原来,当时的五原太守王智依仗自己在朝廷受宠的亲戚在当地作威作福,经常鱼肉百姓,这种作风让为人正直的蔡邕很是不屑。平日里虽然没有表现出来,那是因为二人很少有正面交锋。可是,如今在宴会上,当跳的正欢的王智舞动身姿时,蔡邕心中压抑的鄙夷之情正无处发泄。在不知情的王智邀请蔡邕时,蔡邕只有以转头拒绝方能表达出对王智的鄙视。
可是,跳的正兴奋的王智却搞不清楚状况,自己跳的很嗨却被浇了这样一头冷水,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该有多尴尬吧。恼羞成怒的王智,大声斥责蔡邕:“你简直就是不识好歹。”而蔡邕也不做正面的争辩,而是默不作声起身离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沉默是最高级的反抗,人家压根不想搭理你,还请人家跳舞,这梁子想不结都难啊。
就这样,王智的好意“相属”被蔡邕拒绝后,两人就此结怨。
王智本是睚眦必报的小人(小兔情感挽回老师 微信:ke2004578),让蔡邕在宴会上这么一拒绝,满座的都是有贵族显赫,这不是一般的拒绝,这是重量级的打脸啊。王智回去后,立马动用各种势力一直打压蔡邕,就这样,任凭蔡邕再有才能,官路也没能得到高升,更是被王智斩断了其进京的前途,到老还是地方的一个小官。看来,这古代的交际舞可是大有学问了,一场舞蹈没跳明白,一生的前途就被毁了。
从现在留存下来的古代画像和典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画面中有人在席间起舞,众人赏阅。这仿佛是官场上的另外一种交流方式,表面春风暖意,可是,舞来舞去就要出事了。比如《三国志》里就曾经描述过:因为“以舞相属”的社交而让好好的人丢了官。
陶谦是当时的县令,时任郡守的张磐很想和陶谦交好,可是,张磐为人很不好,而且,陶谦自认为自己的能力完全在张磐之上,一直都非常不甘心的屈居其下。陶谦虽然内心厌恶可只能内心隐忍。可是,人的容忍总是有限的,在一次宴会中,本来出于好意的郡守张磐跳舞时邀请陶谦共舞,此时,陶谦身份低于郡守,又不好推辞,可是,你知道那种勉为其难的感觉很难受。
陶谦也是如此,他跳来跳去就是不打算和张磐共舞,更是不想面对张磐,张磐是何等人,当时他就发现:这舞蹈虽然在跳,可是,跳舞的人心思可不一般啊!于是,张磐追问陶谦:“为何心不在焉?”此时,实在的陶谦一时语塞,竟然说出了实情,意思是:“我如果转头朝向郡守,那我岂不是要升官了。那郡守你该何去何从啊?”
原来,古代有一种说法是:“转头可以转运,官运也会恒通。”可这一问,让张磐瞬间恼火,之后喜欢跳交谊舞男人心里,便开始疏离陶谦,官场上更是处处给他“穿小鞋”。这种情况可想而知,陶谦的官运会怎么样了。要说,古人的官场拼的不仅仅是为官之道,更拼的更是智商和情商。而在“以舞相属”的时候,那拼的就是舞技和舞商了。
《宋书》的作者沈约认为:
“魏晋以来,尤重以舞相属,… …近世以来,此风绝矣。”以“尤重”一语强调魏晋继续两汉“以舞相属”的传统,风气所盛之情形。“近代”指沈约所处的南北朝。可以说,“以舞相属”现象在两汉魏晋的盛行以及到南北朝时的绝迹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因素与文化意义...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