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个直播圈的小伙伴拉去做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足疗(正规的那种)。
不得不说,技师的水平还是很可以的,只是房间里滚动播放的电视节目实在令人煎熬。
节目的形式是几对夫妻或情侣轮番上台诉说自己略有些不幸的爱情故事,悲剧底色里时常还藏着令人忍俊不禁的荒诞。
比如女友出轨24次,该不该原谅;55岁大叔看不起50岁追求者,想找90后真爱……
每段故事过后,台下几位嘉宾会对它们进行点评或者现场调解。
而且这个环节的价值输出还是蛮前卫的,完全打破了传统中国人“宁拆十座庙,不会一桩婚”的思维惯性,集体棒打鸳鸯是常有的事。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节目至少播出了有10多年了。Yeah还没有谈恋爱的时候,电视机就已经在教会我爱情险恶。
只是没想到,这种古早的形式,非但没被时代遗弃,反而在今天有了短视频和直播渠道的加持,变得越来越火热了。
最近一年,电商和主播经济公司开始疯狂签约情感类主播,因为其变现能力极强。
某百万粉丝情感主播3小时的专场带货,销售额可以突破200万,几乎已经达到头部级别了。
明明互联网时代,再好的商业模式都难免短命,可偏偏玩了10多年的老套路,还能翻红。
Yeah果断决定花几个晚上研究一下,那些视频软件里的情感主播究竟在讲什么故事?又是谁在为这些故事买单?
01
实不相瞒,这是一个很差劲的入门体验。在某视频软件里输入“情感主播”几个关键字后,屏幕会立马弹出一些至少开了十八层美颜滤镜的男、女主播。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大概率正在声色俱厉地骂人。
骂得越是直抒胸臆,屏幕上越是接连泛起一波红色小心心,它代表着来自粉丝的“关注”和“喜爱”。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建设,你百分之百会被这阵势吓到。
情感主播们出没的时间大约在晚上8点左右,有些特别能聊的,会开播到深夜。
其中,粉丝级别靠近百万的主播多到刷不过来,随便进一个直播间,在线人数过千是常事。
1000个人看一个陌生人骂人,这或许是一些观众留下来的理由。
Yeah曾经在一个直播间里,完整地看过一个故事:
大概讲的是一对小夫妻离婚后,前婆婆依然不依不饶,给主播打电话吐槽前儿媳不会做饭、不做家务,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散了。
原本大家还在同情这个家庭,故事的转折发生在主播拨通了前儿媳的电话后。女生听了前婆婆的控诉,使出一记绝杀,将自己因没有生下儿子才惨遭婆婆和丈夫嫌弃的理由抛出。
从那一刻起,整个直播间的氛围都变了,主播几乎不需要酝酿情绪,就一秒切换到愤怒模式,开骂!下面一众评论也跟着同仇敌忾,直至把那前婆婆批斗到当场道歉。
然而反转再次发生,儿媳原谅了婆婆,还当场决定复婚。评论很快倒向另一个极端,祝福声四起。故事到这里完结、撒花女友出轨 节目,主播也带着一脸拯救了地球的满足感,开始接听下一个粉丝的电话。
这波操作,让我不由得想起20年前上海一个红极一时的电台栏目,叫《相伴到黎明》。
主持人“电波怒汉”凭借他全身心的愤怒,骂醒过想当明星的少女,年龄悬殊的情侣,游走在出轨边缘的男人……半夜听简直提神醒脑。
而后,这样的模式又被搬到了银屏上,变成了开篇提及的情感调节类节目。观众这下不光可以听故事,还可以看到故事中的当事人,就好比站在大街上,围观了一场骂战,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爱凑热闹的天性。
今天的情感直播,只不过是将故事呈现在一个更小、更私密的线上空间,核心的意见领袖也变成了一个平凡的“素人”,大家心甘情愿服下的,其实还是那碗隔夜老鸡汤。
02
多数情感类直播的本质,是草根化的心理咨询和矛盾调解。传统的中国人讲究“家丑不可外扬”,家里有了矛盾,宁可跟陌生人说,也绝不让亲近的人知道。这就给情感主播创造了可持续走红的条件。
再加上时代变迁过程中,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愈加多元化,甚至“我的女朋友成了我的三舅妈”这种相声段子,都能在现实故事中找到对照,极大丰富了情感主播的内容素材。
最近,某视频软件发布的一份《“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违规行为处罚公示》,更是让一条隐形的故事生产链浮出水面。
公告称,近30天内,平台共处理相关违规直播间446个(小兔情感挽回老师 微信:ke2004578),封禁违规账号33个,其中包含10个粉丝超百万主播。情感主播生产故事,似乎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了。
Yeah综合了多位业内人士的揭秘,发现在一些主播的背面,果真还有一群“演员”在待命。
主播设计并提供剧本,以一定费用雇佣草根演员,配合演出一场家庭闹剧。
而故事情节的走向,也取决于情感主播的人设定位——有些主播以温情、感性自居,哪怕前面吵到不可开交,结局总是小兔情感。
而当这种设计被用到带货领域,流量就转变成了效益。有的主播擅长利用同情心带货,卖个大米也要和公益扯上关系。“这个孩子学费都交不起了,让我们伸出援手,帮帮他吧。”
也有的主播把愤怒人设贯彻到底,连供应厂商都骂。“骂”到对方不得不降价,这个“为粉丝让利,不惜得罪厂商老板“的局便做成了。
目前视频软件上,每10个有一定粉丝规模的情感主播,至少8个在带货。
受众从过去愿意消费时间,到现在愿意消费金钱,那些别人家鸡毛蒜皮的狗血故事,已经实实在在转化成生产力了。
03
那么,观众真的相信直播间里的故事吗?不能否认,一部分粉丝对直播间里发生的情形深信不疑,甚至会紧跟故事当事人和主播的情绪,或悲或喜。
但依然有相当比例的人,会始终清醒地秉持自己看客的身份。“假的,一看就是演出来的。”类似的评论在直播间里毫不新鲜。
这实在是因为直播间里的故事越来越光怪陆离,演员的演技又差强人意。
Yeah刷到过一场直播,讲的是一个80岁老太太和60岁老头再婚的情爱纠葛。当听到老头提出再生个孩子的希望时,我整个人差点笑昏古七。
直到看到这样一条评论:“年纪是大了点,但这也是爱情啊。”Yeah突然放下了对真与假的执念。
小孩子才问真假,大人只在意他们想要在意的。
很多场直播中,Yeah都发现了一些自顾自分享自己故事的人。直播间的当事人遭遇家暴,评论里一定也有人在用大段文字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伤痛。当事人遭遇分手,一定还会有更惨烈的分手现场在评论区里等着。
结合那些评论的语言风格和所惯用的表情包,大概率判断这是一些饱受生活和爱情“毒打”的中年人。直播间,是他们的树洞。
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分享自己不堪的过往,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和直播间里的故事当事人产生某种共情——即便这些故事不真实,但它足够苦,苦到可以让人在比较之中收获一丝宽慰。
Yeah还发现,情感类直播间堪称“正能量”集散地。几乎很少有不负责任的恶意重伤,每个人都在试图解决当事人的问题,抑或反思自己的问题。实在没有观点,他们会选择夸赞主播,或者直接打赏。
曾刷到一个主播分享自己对于爱情的感悟:为什么女人总爱胡思乱想,有一二三点原因。这些原因无外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甚至还能读出几分儒家女性观的味道,却偏偏疗愈了许多“明明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粉丝。
有男性评论:我妻子就是这样,可惜我常常压不住火气。
有女性评论:我已经尽力熬过来了,往后余生要好好爱自己。
群体认同在一个小小的直播间里萌发,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群可能犯过错,失败过,却渴望获得更多方法,从而经营好亲密关系的乐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