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选择要点(四)家境:那些农村剩女和城市剩男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你很疑惑,通常我们会说农村剩男和城市剩女,这是因为传统上有高嫁低娶的习惯农村相亲技巧,顶层女和底层男都是不好匹配的群体。但现实中,剩男剩女均出现在各个阶层,大城市土著男士中,以北京为例,30岁还单身的没有一半,至少也有一小半。而农村剩女同样很多,只不过她们不会出现在农村的相亲市场上。

当然现代社会,仅以城乡划分家庭必然是不严谨的。城乡内部的差别,往往比城乡之间的差别还大。在婚恋市场上,家境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比地域还敏感,很多会员会直白地承认想找北京人,或不想找某某地区的人,却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想找二代。可事实上,不看重对方原生家庭的人在婚恋市场几乎不存在,大家嘴上不承认(小兔情感挽回老师 微信:ke2004578),实际都是宁可找个收入学历低于自己的,也不接受原生家庭比自己差的,扶贫式婚姻基本没有结果。

而另一方面,我手里有很多依据学历,收入,颜值,房子户口建的群,但唯独没有依据原生家庭条件建的群,因为家境这个东西是不易直观衡量的。一个在北京有10套房的郊区拆迁户,和一个有3套房的教师家庭,你说他俩谁条件好呢?论资产必定是前者,但你又不能说后者就比前者差。

现代社会既不像五十年前以成份来划分优劣,也不像三十年前以工资划分优劣,现代家庭条件的划分其实更多元,也更复杂,大概包括资产,职业,家庭结构几个方面。

在资产上,由于各地区之间经济水平差异,不好以数字做标准简单划分,大体上有这么几个层次:

(1)不能帮助在京购房的;

(2)可以帮助在京购房但困难较大,只能勉强首付的:

(3)有能力全款的;

(4)可以全款购得三环内学区房或豪宅大平层的;

(5)在京多套房及以上。

由于我们有严格的审核制度,所以每名会员的资产情况,都略知一二,基本上了解他的住房位置,也就大概知道了其资产状况。大家都想找北京人是可以理解的,年青一代的北京人普遍家里至少两套房,而且基本没有贷款,单单家底这一项,足以甩开大部分外地朋友。

而职业,准确地讲是父母职业,同样是大家很关心的东西,因为这背后,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农民或务工人员家庭是婚恋市场鄙视链的底端,工薪阶层是大家能接受的底线,医师公作为社会普遍认可的体面职业,在子女的择偶上,也会起到不小的助力,而中上层家庭,既私营业主,实权干部,高知则是巨大的优势。

家庭结构,是大家同样看中的东西,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自然行情不好,多子女家庭同样是很多人所不能接受。作为北京婚恋市场规模最大的两个群体,北京人和东北人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因此非独生子女的选择范围其实并不大。而多子女家庭中,一儿一女最为常见,但坦白地讲不论兄妹组合还是姐弟组合,在找对象这方面都是劣势,男生觉得有兄弟的女生是伏地魔,女生觉得有姐妹的男生比较妈宝,且姑嫂关系难处。而两兄弟或两姐妹的家庭,同样不好找,主要是怕父母一碗水端不平引起推诿纠纷,大家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我本人也是出生在农村,上学后随父母到了县城生活,打心里面,我非常敬佩欣赏凭自己努力在北京扎根的年轻人,身为外地人,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拥有房子或户口这俩中的一个,都是好样的。但在婚恋这个问题上,不是你努力你有本事就行,家庭所起到的作用远比个人要大,家境优渥的未必能好找,但家境不好的肯定是很不好找。尤其农村出身的年轻人,在家庭资产,父母职业,家庭结构三项上都吃了亏。

同时,农村父母晚年缺少保障,文化水平较低,传统思想较重,这些都是农村青年找对象的劣势,尤其农村男性,由于肩负传宗接代为父母养老送终的责任,所以选择范围很小。不但城市女生不想嫁到农村,农村女生,绝大多数也不想找农村男生。而农村男生也自知行情不好,很少去城市里的公开相亲机构找对象,我会员2400多人,农村男生几乎没有,农村女生倒是有一些,可能有人会问,明明农村男多女少,为什么反而很多农村女生还剩下了呢?我觉得是以下几点:

菏泽农村相亲视频_沛县农村相亲纪实_农村相亲技巧

第一,在农村男性既有继承家产的权利,又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农村父母几十年来习惯了乡村的生活,往往故土难离,即使条件不错的走出农村,大多也就是在附近县城买个房子做点小生意,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交通拥堵成本高昂,往往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农村男青年受传统观念和自身家庭现状的影响,更愿意去离家较近的小城市而非大城市。相反,农村女性在传统上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也无法继承家产,何况农村百姓大多也没什么家产,相比于守在父母身边,她们更愿意远走高飞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二,作为男性,想娶媳妇就得买房,基本上现在农村女性嫁人也要求男方在县城买房,而一般的农村父母也会在县城给到了适婚年龄的儿子备好房子,如果农村男性去往大城市虽然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但相比于房价可谓杯水车薪。即便他遇到一位不那么看重物质不要求必须有房的媳妇,但两个人过日子,你总得买房吧?将来有了儿子,还得帮儿子买房娶媳妇吧?大城市骇人的生活成本让农村男性望而却步,但对于农村女性来说,却没什么。因为中国传统,至少农村传统女性不需要承担经济责任,女性过得好不好不是看自己赚多少钱,而是找了个什么样的老公。尽管现在的年轻人受到了不错的教育,但从小在原生环境中的耳濡目染,很多农村女性把嫁给有钱老公看成是人生重大目标,而这个目标只有在大城市才容易实现,因为她不需要买房,却能接触到很多家境优渥多套房产的优质男生。

第三,农村的女性地位较低,人文环境逊于城市。即便是富裕的东南沿海地区农村,仍有很多落后的习俗,比如结婚后要和公婆同住,女人不能上桌吃饭等等。而生儿子的执念尤其令受过一些教育的年轻一辈农村女性所排斥。相比之下,城市里没有催婚,没有催生,没有必须生儿子的要求,也没有多少亲戚要走,对女性而言,城市的环境很宽松很包容。尤其大城市,很多父母都可以接受子女不结婚,甚至同性恋等等,看惯了大城市女性三十几岁独自旅行的单身生活,农村女性怎么可能再愿意承受农村亲戚间的家长里短。

第四,农村虽然男多女少,但条件还行的男性一般剩不下来,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男青年基本工作稳定房子备好就会在家里的安排下相亲,很多男士没到法定年龄就结了婚,而那些学历较高在大城市打拼的,通常30岁之前也会解决人生大事,往往到30岁上下还找不到对象的,都是那种非常差的男性,他们大概率终生不婚。因高嫁低娶传统的影响,农村女性通常要嫁层次高于自己的婆家,但如今农村女性很多也都有学历有收入,娶不上媳妇的农村光棍肯定不能嫁,条件尚可的又都娶了媳妇。对于25岁以上有稳定工作的农村女性来说,在农村她的选择范围其实并不大,只有走出农村去往更大的世界,才有可能找到心仪的另一半。

纪录片《剩女》中的许华梅,是大城市里很多农村剩女的真实写照,她出自农村,靠自己努力读书留在北京成为一名律师,事业的进步并未给她的感情带来便利,34岁的许华梅在相亲市场一再碰壁,而老家的姐姐因为把她介绍给村里的老光棍,惹得姐妹争执。

农村青年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有份体面工作,起码在学历和地位上已经碾压了绝大多数的农村同龄人,这样的农村男青年,即便不能留京,起码在老家找个条件低于自己的媳妇,自己在外赚钱媳妇在老家带孩子也是可以的,而在高嫁低娶的农村社会,条件不佳的农村男性,选择面则很小。

在农村,每逢春节,很多单身男青年会争抢着跟一位女孩相亲,甚至是身体残疾的女性,也不难嫁给健全的男士,二婚带孩女嫁给未婚小伙的,如今很常见,这些男青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历偏低,以体力劳动为生且性格木讷不善言辞,当然他们所对标的女性,也是文化偏低甚至没有收入的女性。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女性来说,农村再高的彩礼,再多的未婚男青年,也必定不是其所选。她们寒窗十几年最终走入城市,有了体面的工作,不会因为女性先天的体力劣势受到歧视,不会因为28岁没对象被称作老姑娘,不会因为不想跟未来的公婆同住而被斥为不孝顺。在城市里,她能接触到各行各业优秀的男性,能认识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陌生人,即便没法立足这座城市仍不妨体会它的光怪陆离,时尚多元,也能享受到各色美食,各类娱乐。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农村女性走进城市,爱上了这里,并希望留在这里。

那些宁可拐卖幼童也要娶上媳妇的光棍汉,和许华梅这样的农村女性,都是出身农村,他们一样,却又不一样,农村男性娶妻难,绝不仅仅是男女比例的悬殊,女性外流,是绝对的主因。

一线城市集中了最优质的资源,以及最优秀的年轻人,女性本能地想嫁给最优秀的那部分男性,享受一线城市的便利资源。很多女性看到了身边偶有某位女性上嫁成功,不惜利用种种办法谋求实现,哪怕希望渺茫仍要一试。但是这个实现的成本和代价太大了,绝大多数谋求上嫁的女性跌跌撞撞到最后仍没能如愿,只收获了渣男赠与的伤痕,又或一次次被人拒绝的冷眼。

择偶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你有决心就一定可以做到;同时,择偶也是主观的,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而很少有人逢人便提及自己的择偶要求,尤其优秀男士,他身边的选择众多只要选出其中合适的便可。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天生被动,致使她们很少主动追求男性,因此女性在感情中被拒绝的概率远低于男性,当她们看到一位优秀男士自身不错但又没什么明面要求时,往往会以为优质男很容易嫁,由此步入两个极端:一种是更加被动地等待被优质男选中,一种是满怀信心地主动出击,专挑优质男下手。第一种的结果,往往等来等去,没等到优质男的青睐,反而耽搁了自己的青春时光,很多女士年轻时因工作原因接触了优质的圈子,坚定地以为自己一定可以嫁给这样的男士,大好年华在挑剔和等待中蹉跎,直到连跟她同等阶层的男性都少有剩下时方知晚矣。

另有一部分会带有目的地追求优质男,甚至不惜插足别人的家庭来实现目的,但优质男都很精明,当你跟他开口说第一句话时,他就知道了你的层次和目的。与女性不同,男性天生有广撒网的本能,虽然优质男大概率不会迎娶低于自己的女性,但和她们谈谈恋爱再找个理由分手毕竟没什么损失。男性喜新厌旧就跟女性嫌贫爱富一样是最原始的本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没法从道德层面上妄谈对错。只能说,感情的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很多女性直到被优质男一次又一次短择后,仍不知这些男性和自己在一起的目的并不是结婚,而即便她们看清了,知道了,也很难再接受和自己同等的男性。她们坚持以为优质男玩弄自己是他花心,而不是自己的嫌贫爱富,她们仍要找优质,且不花心的男性,但说实话,这样的男性,更不会选择她们。

记得90年代初,我国有12亿公民,其中农村9个亿,城市3个亿,加之农村生育率较高,当前适婚群体,农村出身的占到80%以上,城市不到20%,而城市很少有性别选择这种事,生男生女概率接近。也就是说,城市出身的适婚男青年在总人口中不到10%,而外形,家境各方面没有严重硬伤,且单身的则更少。如今农村女性,很少留在老家务农,基本都进城上学或务工,也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城市男性,城市男性除了家境优渥,学识,眼界,谈吐,衣着等方面也强于农村男性。当农村女性见多了城市男性的潇洒和阔绰,便很难接受老家那些为了盖房子娶媳妇债台高筑满身疲惫的男性。

很多农村女性受农村传统影响,以为男性不看重女性条件,只要自己身体好,会劳动,长得不错,少要点彩礼,就能嫁给优秀男性实现阶级跃升。然而事实不是这样,城市土著男性的比例稀缺,以及当前悬殊的社会贫富差距,城市的父母,大多不愿接受农村儿媳妇。男性通常不愿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很少说及自己的择偶要求,很多女性意识不到上嫁的难度有多大,她们以为只要扩大圈子,积少成多,接触更多的优质男性,就能成功。但优质男性身边有优质女性,以及很多不优质却抱着上嫁目的的各层次女性,可以说,优质男性和普通女性的择偶行情,完全是无法并论的不对称市场。农村女性在城市里呆的久了,习惯了城市里的繁华浪漫,开放自由,她的内心已经脱离了本来的阶层,不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很难再接受同样出身的农村男性但又无法嫁给城市男性,以及有能力在城市落户的优秀农村男性。而底层农村男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光棍,更是万万不能嫁,于是她们更加坚定了留在城市,嫁到城市的决心,因为这是她们唯一的路。

这里你可能要问,既然城市女性过剩,为何还有城市剩男呢?为何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还有很多土著男士剩下呢?答案也很简单,城市男,多数不想娶农村女,尤其北京男士,绝大多数希望找北京女士,至少也是外地城市里的女士。但这种女士的共同点是从小家境不错,又多为独生女,包容心比较差,且她们没有农村女性那么高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往往较高。与农村父母偏向儿子,男性普遍条件较好,且承担婚姻经济责任不同,城市独生子女之间差异不大,男女双方大体上是势均力敌的状态,城市男性,尤其工薪家庭的城市男性,对同阶层的女性并无优势,在城市内部的相亲圈,他们位于鄙视链的底端。

在过去,条件较差的城市男娶个农村女,图的是对方能吃苦会若日子,哪怕一无所有也能靠自己白手起家。但近十来年,城市日新月异房价水涨船高,年轻人靠自己的拼搏提高生活水平已经很难,同时这一代的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远胜上一代,已不甘于重复上一辈务工务农的生活但又不具备凭自身扎根城市的条件。白领阶层的农村女性,不具备传统农村女性的优势,但又缺少城市女性的条件基础,所以在婚恋市场上,是一个性价比不高的选择。尤其近年来日渐走高的彩礼,和农村伏地魔新闻的频频爆出,已经让城市底层男打消了娶农村媳妇的念头。城市的娶不起,农村的娶不上,造就了城市底层男性在婚恋市场上的尴尬局面。而城市中上层男性虽然具备一定的条件优势,但他们要找的是门当户对的中上层城市女,而这个阶层的女性因为经济独立,眼界开阔,且有很大一部分有女权思想,所以不会轻易屈就于对方硬性条件的优越,而对于这部分男性而言,想找一个条件匹配,且能过日子互补的媳妇,也很不容易。条件越好的人,他的筹码越多,要求自然也越多,匹配也就很难,与我们过去认为的条件差才剩下不同,现如今城市高学历人群单身的比例大把,城市土著剩男虽然没有剩女的比例高,但也不算少。而这批男性的存在,让外来女性看到了依靠婚姻留下的希望,老家村里三五个字都认不全的大龄光棍,和城市里条件优越的诸多钻石王老五,农村女性虽知道上嫁不易,仍决心一试。

想要嫁到城市的农村女性,以及不想吃亏从小衣食无忧的城市男性,他们共处一座城市,一个圈子,却又互不相容。高嫁低娶的传统思想与两性平等的现代社会碰撞起来,必定会出现矛盾,出现对立,最终形成目前社会各阶层女性竞逐顶层男性的局面。而所有矛盾和对立的本因都是人性,剩男和剩女,她们看似不一样,却又一样。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小兔恋爱宝,里面有恋爱技巧、搭配技巧、情感技巧等等,线上的方式更好的为你提供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