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烽烟再起,称霸县城的“隐形小巨头”能否迎来春天?

文 | 萧田

共享经济的存量时代到来,先行者们都在接力上市。

从优客工场、Airbnb再到怪兽充电都已经接连登陆美股。今年3月,又传出哈啰出行计划赴美IPO,共享办公Wework拟SPAC上市。

但从前辈们的上市经历来看,似乎没有一家公司一帆风顺。独角兽Airbnb的IPO因疫情和美国大选等因素一拖再拖,公司估值从260亿美元下滑至180亿美元;“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上市仅两周就跌破发行价。

一方面,共享经济概念下的公司盈利模式、脆弱的资金链等都在一一拷问着共享经济到底能走多远。而另一方面,自共享单车经历了几年的沉寂后,去年共享电单车又变成了风口。新的出行“彩虹大战”一触即发,五颜六色的共享电单车“忽如一夜春风来”,再次遍地开花。

在此背景下,近日,共享电单车领域的松果出行传出今年赴美上市的消息,募资规模预计为3亿美元。作为共享经济领域第六家计划上市的公司,这匹黑马将如何在拥挤的赛道上与巨头竞逐,松果出行胜算几何,它真的可行吗?

“新兴市场”结下一颗“松果”

每逢节庆假日,在一波又一波出游大军中,有着这样一波人,他们背上了书包登上了返乡的列车,从一二线城市回到五六线城市的父母、亲人身边。

可是在下车的那一刻,受限于当地县城局促的公共交通,班次少等待时间长,出租黑车多但是贵,大城市用惯了的滴滴又没入驻,这些问题一年又一年的困扰着一车又一车的探亲者。

此时,停在路边一排排的共享电单车,扎眼的黄色很难不引起人的注意。每辆车前还贴着“不要押金,两块钱20分钟,微信支付宝都可扫”,这样的字眼更是深深吸引住了这些急迫回家团圆的人们。

与一二线城市不同,受限于五六线城市的交通体系,在中国1300个县城里,这些需求大量存在。而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生意,有人已经盯上了这门生意。

四年前,36岁的翟光龙一脚踏进了共享经济的创业大军,创立了松果出行。和现在都市里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不同,因为聚焦“最匹配县城的出行方式。”对于许多人来说,如果不是传出即将赴美上市的消息,松果出行可能并不为大众所熟悉。

从目前的布局来看,这家成立仅仅三年的公司没有出现在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也有意避开美团、哈啰和青桔这样的巨头,而是深深的扎根在了五六线城市的县城和县级市这样的下沉市场。

根据松果出行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松果电单车已落地中国24个省,近千个县城和县级市,拥有近5000万用户,日订单超过300万单。如果按照日均服务用户量统计,松果出行在县域市场正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2020年,整个共享电单车行业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无论是青桔、哈啰还是美团都把投放的市场聚焦在了二三四线城市,巨头大战焦灼之余,许多城市也再次把曾经的政策翻出来,敲打着共享电单车行业的头部企业们。

从这个方向上来看,在各个赛道大局已定的今天,不依附任何巨头的松果单车俨然成了近些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涌现的一个“亮点”。

共享电单车赛道能否成立?

致力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共享单车,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靠着低价补贴培养和争夺市场出行共享经济,赛道玩家都是通过“烧钱”先把市场做大、积攒庞大的稳定用户。如今,共享单车不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而存在,已经完全变成互联网巨头企业大生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发挥着盈利之外的其他生态协同价值的工具。

随着市场空间逐步见顶,基于企业盈利增长的诉求,三巨头们纷纷考虑存量用户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即便迎来的是一波又一波用户表示“再也不骑共享单车”的声浪,共享单车还是走向了最直接的路径——涨价。

从投资风口到巨头角力场,共享单车最终走向了一地鸡毛。不过,在共享经济热潮完全退去之际却生下了一个“怪胎”——共享电单车,虽然在商业模式上与共享单车异曲同工,但前者没有涨价却被证明可以盈利。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小兔恋爱宝,里面有恋爱技巧、搭配技巧、情感技巧等等,线上的方式更好的为你提供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