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数十万工人罢工,并非是外界眼中的恶性事件,反而成为间接刺激德国工业经济增长的“良方”,这不是经济衰败的写照,而是利益共享所引发的结果导向。
2月2日,有外媒报道,德国金属工业工会与雇主联合会Gesamtmetall就德国工人工资和灵活工作时间问题的谈判再次失败,随即所引发的汽车行业罢工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仅在当天就有约30万工人参与罢工并举办游行仪式。
据了解,此次谈判是距今年1月8日,德国金属工会(IG Metall )向相关企业提出为德国390万工人涨薪并减少每周工时建议后与雇主联合会方面的第三次和谈。有外媒表示:“此次事件已得到德国政府方面的极大重视,近期将由政府相关部门介入进行协调”。
目前,该事件也得到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舆论不断指向,德国工业经济走低是诱发此次事件的直接导向因素,此次雇佣双方不断升级的矛盾很可能成为德国工业就此没落的象征。
但在汽车预言家走访斯图加特与慕尼黑后发现,当地的罢工与游行并未像外界想象的是一派乱象,更像是一场有组织的权益声张。一位德国汽车行业专家表示:这样的罢工活动并不会影响企业与工人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反而能成为促进劳资双方关系的一件积极事件。
与中国舆论一贯认为的罢工背后经济萧条、就业下滑相反,此次德国汽车罢工事件背后恰恰是德国工业经济走势良好与德国传统意识中“利益共享”的思维模式所导致德国 共享经济,并非是德国汽车工业就此走低的一个信号。
德国工人为何选在此时集体罢工?
据了解,此次罢工事件始于2018年1月8日,导火索是由德国最大的行业工会金属工会(IG Metall )向德国雇主协会提出的“被誉为史上最苛刻的提议”。
金属工会要求德国工业雇主方提高德国390万金属与工程工人8%的工资德国 共享经济,并减少工人每周工时的权利,从原来的每周工作35小时降到28小时,同时允许部分员工灵活的工作时间,以保证更好的照顾孩子、老人和病人,并于两年期结束后重返全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