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共享经济以缓解社会主要矛盾

刘卫常

及时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我国社会制度发展成熟的标志。在主要矛盾转化以后,着力化解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当前必须准确抉择的关键。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应该分出轻重缓急做出行为选择和制度安排。当前,在众多可选择的途径中,着力发展共享经济是有效切中目标的选择。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决定社会发展目标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联系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认识到当时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党的八大明确提出: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但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重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重要性,之后又强调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为中心。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判断,使一些方针、政策偏离了国家的发展要求,最终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共享经济课题, 及时拨乱反正、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准确地提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邓小平同志强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关键时期明确了社会主要矛盾,就确立了中国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主要矛盾确立之后,国家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做出详尽、全面的规划,并根据实际发展做出适时的调整,始终为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在奋斗。2010年我国GDP超越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个国家的物质文化丰富了以后,人民的需要提升并有了质的变化,幸福不再是满足于物质财富占有的多少,而在于享用物质财富的水平和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肯定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对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的发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家发展方向的战略指引。

党中央保持了时代的先进性, 及时观察到我国深化改革的进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群众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地位,以人民为中心, 把人民需求的满足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我们党持续以人民需要为根本目标,围绕目标制定相关的战略决策,尽最大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实现发展目标的切入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也就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转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前,人民群众在数量上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厚,生产绝对落后的供给不能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的需求;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人民转而从质量上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美好,新时代的社会供给结构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前与转化后,“两者具有抽象的一致性和共同点,即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但是,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以后,供给不足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内涵,就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之后,许多学者解读了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内涵,认为供给侧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我国存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高与收入低之间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落后地区、农村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行业之间依然在发展速度、程度、质量上存在失衡。并且归纳认为,“在当前诸多发展不平衡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对于上述解读可以作一个设想,既然发展平衡的最大问题是贫富差距,如果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完全均等了,那么社会主要矛盾就解决了。将此类发展不平衡作为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属于误读,势必会造成误导的结局: 现阶段将缩小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的主要目标。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小兔恋爱宝,里面有恋爱技巧、搭配技巧、情感技巧等等,线上的方式更好的为你提供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