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共享经济效应

新常态下的共享经济效应

2019-07-15推荐论文

摘要:“共享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 Felson, Spach(1978) 等提出的“协作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2008 年前后,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社交互动平台等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共享经济模式发展迅猛。不同于传统租赁模式,共享经济中资源的让渡方不但能机动性地控制资源的使用权,且所收到的报酬较大程度上属于灵活性经济补充。根据《2017 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 39450 亿元,同比增长 76.4%。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 40% 的增长速度,到 2020 年交易规模将占 GDP 比重 10% 以上。然而,“共享经济”在带来积极的宏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存在着监管缺位、资源浪费、偷税漏税、不公平竞争等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共享经济的宏观效应,理清驱动因素,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新常态;共享经济

在 经济新常态下_经济新常态共享经济_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一、分析共享经济宏观效应的争议性

目前,共享经济正面效应是否远大于负面效应,宏观经济效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等问题尚无相关经济理论指明;缺乏相应发展规律的借鉴,造成了共享经济大繁荣的表象。此外,由于共享经济的参与主体为居民个人,传统生产统计调查方法——通常以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为主要调查对象——难以全面反映宏观经济数据,因此针对共享经济,分析其宏观经济效应的争议性的内在逻辑十分必要。

1. 增强就业灵活性,但增长存疑

共享经济的平台企业通过资源配置为许多“非专职”的个人提供了闲暇时从事各类别服务并获取收益的机会,使资源提供者通过 “自雇”方式赚取报酬,创造众多新业态,产生大量依托平台企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人群,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16 年共享经济的服务供给者约为 6000 万人,同比增长 20%,其中平台的技术支持员工约为 585 万人,同比增长 17%。然而,研究表明,共享经济在渗入传统行业的过程中,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对低技能劳动力产生了“挤出效应”:网约车的兼职司机一定程度较少了原有的专职司机的就业数量;民宿短租(Airbnb 等)平台虽然增加了平台服务岗位,但是也相对减少了线下服务的需求量。因此,在总体上并没有明显增加就业量。

经济新常态的特点_在 经济新常态下_经济新常态共享经济

2. 化解过剩产能,但增量投入浪费

由于共享存量资源的边际成本相对较低,增加对现有资源的分享将有利于供给结构的改善,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化解过剩产能,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国内的部分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借用“共享”概念,却依赖于新资源的增量投入,而非对已有资源的再利用进行合理配置。资本市场具有逐利性,大量资金流向“伪共享”项目,追求短期利益,把过多的资源配置到不需要的地方,造成大量浪费。

3. 提升公共服务体验,但信用监管困难

共享经济的科技创新带来生产变革,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服务领域已经渗透到公共产品中,在此新经济形态下,政府重新衡量现有公共物品的边界经济新常态共享经济,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把一些传统的公告产品和服务交由市场提供。以共享单车为例,其无卡、无桩、随借随还的模式灵活便捷,解决了短途奔波,提高出行效率,为市民提供了低价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同时也减少了汽车尾气污染,绿色环保。因此,扩大公共服务与设施的外延,放宽市场准入的条件限制,政府不但可以提高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还可以集中提供目前市场无法有效提供的具有明显外部性和无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中。然而,由于目前中国以商业信用为主的社会信用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信用判断缺乏多样性、权威性,且线上线下信用信息脱节,导致实用性大打折扣,一旦政府监管缺乏便会引起偷税、漏税问题和诸多城市管理困难。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小兔恋爱宝,里面有恋爱技巧、搭配技巧、情感技巧等等,线上的方式更好的为你提供排忧解难